18小结
本文最后更新于:4 个月前
随便看看
“时间的电影,结局才知道”
人好像真的只会记得美好的瞬间,我很不想否定当时的感受,但是现在回想起来,好像真的一切都不值一提,再过个几年,等到大学毕业了,步入社会,也许又有新的体会
现在的我可以随时做自己想干的事,也可以轻舟已过高铁站,但我还是不轻松,数不完的ddl,看不懂的高数,敲不完的代码,我好像被困住了,困在了写完最后那道大题的一刻。走出考场,夕阳半落,余晖洒下,高中三年随之落幕,倚在围栏上,望着来时的自己。其实也知道读书的这十几年也许是人生最轻松的阶段,很单纯地获取知识,而不是在社会摸爬滚打、碌碌无为,但好像有些东西确确实实需要深刻的经历来领会,也许幸福永远只存在于期待里
“欲买桂花同载酒,终不似,少年游”
往日的旧交渐行渐远,当下的交往越来越难交心,我感觉我挺虚伪的,藏着无数的面貌,人前一套人后一套,我好像快认不清自己了,有时总感觉自己是在饰演自己。儿时,看着父亲为了应酬喝的酩酊大醉,听着母亲的嘘寒问暖嫌其唠叨难忍,却没看出他们肩上的重担和身心的疲惫。时光总是催人老。长大的代价是什么呢?童真和无忧无虑的状态?更多的责任和压力?还是我们变成了我呢?过年烧香拜佛,之前的我总是希望能自由来年能有新收获,现在只希望能够平安喜乐,不再失去什么便是最大的福气了。
“人面不知何处去,桃花依旧笑春风”
遗憾总是伴随终生,在时间中穿行,只留下残缺的脚印和时不时回头望的自己。中学时期没谈成恋爱,有点好笑,但我真心觉得有些遗憾,好像什么不完整了,周围朋友说没谈才是对的,也许他们说的也没错吧
问就是讨厌快餐式的恋爱,要纯爱,要不随便,要soulmate,但却又羡慕别人的成双成对,别人换了一对又一对,你好像一直都是一个人,嘴上说着我觉得一个人也挺好的,一个人就一个人呗,但谁不知道这是嘴硬罢了,也许就是想要的越多,失去的越多吧
(嘿嘿,一学期跟女孩讲的话还没高中一节课来的多
很多人对我的评价都是中央空调,我好像总能对每个人出演不同的角色,好像也说不上来什么不好
我总是太固执,好像真的很难做到随心而不考虑后果,好像总困在无意义的内耗里,但是实际上以后的事又有谁能料到呢
我对喜欢这种感觉也总是后知后觉,常觉遗憾,也许就是缘分不够吧。但即使再给我回去一次的机会,以当时的心智和阅历或许还是会做出一样的选择,有些话就是不能说,有些路就是一定得走。很长一段时间,我的心里老是感觉少了什么,原来意料之中的事也会难过许久
“我的人生目标,就是和你维持现状”
人生好像一个个小小的圆圈,每个人穷极所有丰富自己的情感、精神、经历,扩张自己的小领域。相遇就像无数个圆圈的交集,我们在摸索中相识相知,如果足够幸运的话,这个圈子便不断扩大,互相依赖。但大部分时间里,小小的交集总有一天会填满,于是便只能迈入别的新的更鲜活的圈子,便迎来了分离,但这种状态往往难以捉摸。所以说,我们无法预估一个瞬间的价值直到它成为回忆,回首,一切尽在不言中,而人呢,却总是后知后觉。毕竟,谁能料到后来的事呢,意外不总是不期而遇吗,儿时的风再也吹不到现在了
中学时期的友情似乎都是被迫产生的,被绑定在一个固定的场所,一个城市、一座学校、一间教室…谁也不知道离开了这个地方,这份情谊是不是也跟着散了,也许很多人毕业典礼便是互相的最后一面了。取消了置顶,沉寂的聊天框逐渐刷下,往日热情的话语也变成了冷冰冰的数据丢在了手机的犄角旮旯里。一切似乎在所难免,也都知道是阶段性友谊,也知道怎么可能会有人真的一成不变的陪一你一辈子呢,但就是难以接受,也许自己就是那个幸存者呢。同一个世界里,经历着不同的人生,你也很难说以后会不会再相遇,再相遇又会是在什么样的场景下,也许再提起对方已是连名带姓
放假兴起回到高中,想要到处走走看看往日的痕迹,晃晃悠悠中,似乎也没有我能够落脚的地方了,一切都变了模样,新的青春气息扑面而来,一切也都不再属于我。恍惚间,像是做了一场梦,熟悉的地方藏着无人问津的回忆,时间一直在走,你却无能为力
有时候也会想要是高三如果没换地方会怎样,不对,我不敢想
偶然间穿上疫情时穿过的衣服,手习惯性的插入口袋,摸到一个毛茸茸的东西,拿出来一看才发现是之前用过的口罩
怀念,又怎么不怀念呢?
翻着手机相册,网课时期的一张张相片片刻间就把魂勾回了那个夏天
但是我觉得人一辈子就是在学会接受失去,友情爱情亲情,想抓住的东西多了,总有一些会随风而去,散落在回忆里,也许在某个平行时空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吧。但一切总要继续,偶尔怀念一下就好啦,有些东西就应该藏在记忆里。虽然吧,话都是这么说,但是落差感似乎总是让人难以接受,也许年纪未到吧
挺好笑的,我以为我喜欢安安静静听着小歌,独处干着自己的小事,但又接受不了聚会狂欢过后的落差感。
小时候和家里人出去旅游很讨厌拍合照,但现在想起试图翻看,却没有几张值得回忆的相片,多少有点可惜吧
之前的自己天天发疯发些幼稚的空间或朋友圈,翻看起来,虽然有些尴尬,但熟悉的配图总能回忆起不少东西。
跟同学打完球暴走俩小时回家、同学们给的生日惊喜、拼了三年完成的拼图、同学给我编造的段一成绩条、联考出分时说不出的喜悦…
只可惜我拙劣的文笔写不出当时的美好
翻着翻着,发现大家好像都在人群中逐渐走散了,短促的变化总是比我们想象中的来得快,只道当时是寻常,
很喜欢清闲的平日里雨滴清脆落地的声响,总能让我浮躁的心平静下来,坏心情随落下的雨水飘散了
一直考虑索要不要考研,这好像是第一次要我决定的大事。不知道是不是要多读会儿书,也许是因为怕累,也许是看到网上的视频怕了。我很害怕父母又跟我扯一堆道理,但过来人的经验又往往不会错。其实也知道工作同样甚至更恼人,但好像真的有点厌倦了为了成绩而卷,这样说好像又是在为自己摆烂找借口。有时候很羡慕很多朋友能够很潇洒,想做什么就能下定决心完成,活在独属于自己的舒适圈里。我总是问为什么人要活得这么累呢?为什么呢?我搞不清楚。但又其实知道如果我不读研将来一定会后悔,但到底又会是在后悔什么。
其实机会也很多,我挺幸运的,生在美好的家庭,所以我看到别人的努力的时候,我便会想是不是是我走了捷径,这时候我就会觉得我所谓的累是不是在无病呻吟,是不是我自己咎由自取,我是不是没有喊累的资格,好像是在pua自己,当然也许社会本就不公平。
很纠结,我究竟应该以怎样的姿态过我这一辈子。未来又有无尽的变数,真的是有些茫然。
百日誓师时写给考后的自己的信,到现在也还没拆开,放了很久,也许已经弄丢了,那句没写完的诗只能在漫漫人生中补齐了
看到社会冷暖也会感同身受,但又无可奈何,于是便逐渐麻木,好像已经变成了一种趋势。
都说人要为自己而活,但又时常批判利己主义,也知道这两者定义不同,但我总会想是不是自己搞错了两者的界限
人在不同阶段得接受能力总是不同的,现在看来,之前的那些破事其实熬熬也就过去了,也许是因为只记得美好的回忆吧。
一直感觉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,说着不试试怎么知道呢,其实心里已经开始考虑plan b了。总在给别人提供负能量,永远在抱怨,我好像做不成一个耐心的倾听者,很容易被自己的情绪困住,接着又间接影响别人,我好像就是找不到合适的方法来消化,总盼着时间来淡化。
我好像什么都不缺,但又好像什么都没有,同频的人越来越少,有些情绪只能咽在肚子里
我知道,有很多人应该对我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见,我当然尊重,毕竟人与人之间视角是不同的。所以在大部分情况下,我不太愿意过多地展示自己真实的情绪,但又希望有人能理解我,又害怕别人看穿我,我其实描述不出我的情绪,我心里就是有事,但我就是不想跟别人说起,以至于有时候分不清我到底是不是发自内心的快乐。我也许一天天发不完的朋友圈,发不完的疯,但总觉自己空虚,总是强装精神,把自己的情绪锁起来。总说着要积极乐观,但烦心事却总不给你消停的机会
害怕热情被现实磨灭,绚烂的幻想隐匿于尘埃,总期盼着未来的可能,也想一辈子就干自己喜欢的事,但越大越发现理想主义的花永远不会开在现实主义的土壤中,挥霍的青春总有结束的一天,石头最后也还是没能冲破布
“我们一路走来的风景很美,就只差了一步”
很久没有惬意的坐在一个地方发呆了,偶然抬头望向窗外的天空,脑海里浮现的却是中学时期的淡粉色晚霞。写着作业,闲时抬起头,不经意间的美好,心中感叹,不多时又再次低头,自然却又特别的滋味
曾经幻想中应当风华正茂的18岁也即将走到了尽头,小时候总觉着人生就像是个大型游戏,每天就是刷刷副本,死了就重来呗,有什么大不了,但现在看来好像也不是一回事了。人生路也还长呢,最后还是希望自己能成为儿时口中自由洒脱的人,能拾回那时无限的热忱,保持对新鲜事物的好奇,祝平安喜乐,天天开心
没什么文采,写不出深沉诗意的句子,熟悉我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写作向来是我最不擅长的事,但是写的怎么样除了我又有谁会在意呢。虽然但是,多年以后,估计我自己也会觉得自己“为赋新词强说愁”吧,毕竟谁让“早岁那知世事艰”呢😛😛